ISO9001 质量管理体系从0到1推行步骤有哪些?
时间:2025 / 08 / 08 作者:誉杰 分类:行业资讯 浏览:182次

前期准备阶段的核心是解决"为什么做"和"谁来做";体系设计阶段要完成文件框架搭建;运行阶段关键是执行与调整;最后认证阶段要注意选择机构和应对审核。每个阶段都有容易踩的坑,比如管理层支持不足或文件脱离实际。

需要提醒几个关键点:质量手册现在不是强制文件了,建议用流程图代替文字描述;风险思维要融入所有条款;


推行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从零开始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周密的策划和全员的参与。

以下是详细的分步实施指南:

第一阶段:准备与决策 (基石阶段)

1、最高管理层承诺与决策:

核心: 最高管理者必须真心认同ISO9001的价值,明确推行决心。

行动: 签署正式声明,分配必要资源(如预算、人力、时间),亲自参与关键会议(如管理评审)。

2、明确目标与范围:

目标: 确定推行目的(是为提升客户满意度?规范流程?还是为了市场准入?)。

范围: 明确体系覆盖哪些产品/服务、部门、地点。范围界定清晰是后续工作的基础。

3、任命管理者代表:

人选: 通常由熟悉公司运作、有威望的中高层管理者担任。

职责: 全权负责体系的建立、实施、维护;直接向最高管理者汇报;协调内外部沟通。

4、成立推行小组/跨职能团队:

成员: 包含各主要部门(生产、技术、质量、采购、销售、人事、行政等)的代表。

职责: 具体执行体系策划、文件编写、培训、内部审核等工作。

5、初始培训与意识导入:

对象: 最高管理层、管理者代表、推行小组成员。

内容: ISO9001标准基础讲解、质量管理原则、推行意义、各自角色职责。

6、初始状态评审,也就是差距分析:

方法: 对照ISO9001标准要求,全面审视公司现有流程、制度、记录。

输出内容有: 明确现有做法与标准要求的差距清单,作为体系设计的基础。

第二阶段:体系策划与文件化 (设计阶段)

1、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质量方针: 由最高管理者制定,体现对质量的承诺和方向,应是简洁、易记、可沟通的。

质量目标: 在各相关职能和层级上建立,需可测量、与方针一致、考虑风险和机遇、定期评审。目标要SMART(具体、可衡量、可达成、相关、有时限)。

2、识别过程及其相互作用:

方法: 采用“过程方法”,识别公司所有关键过程(如市场调研、设计开发、采购、生产、检验、销售、客服、管理支持等)。

工具: 绘制过程流程图/乌龟图,明确每个过程的输入、输出、活动、资源、责任人、绩效指标(KPI)以及过程之间的接口。

3、评估风险与机遇:

要求: 标准强调基于风险的思维。

方法: 在策划过程和整个体系中,识别可能影响产品和体系符合性的风险与机遇(如供应商风险、设计错误风险、市场变化机遇、技术革新机遇)。

行动: 制定应对措施(规避、降低、接受风险;抓住、创造机遇)。

4、建立文件化信息:

范围: 确定哪些过程需要形成文件(标准强制要求的+组织自认为必要的)。

层次结构:

质量手册 (可选但推荐): 描述体系范围、过程间相互作用、标准条款的应用说明。

程序文件: 规定跨部门活动如何执行(如文件控制、记录控制、内审、不合格控制、纠正措施、管理评审等)。

作业指导书/操作规程: 针对具体岗位或活动的详细操作步骤(如设备操作、检验规程)。

记录/表单: 提供活动执行结果的证据(如检验记录、培训记录、会议记录、审核报告)。

原则: 写所做,做所写。文件应清晰、实用、易于获取和更新。

第三阶段:体系实施与运行 (执行阶段)

1、全面培训与沟通:

对象: 全体员工。

内容: 质量方针、目标、相关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岗位职责、质量意识。

方式: 分层级、分部门进行,确保理解到位。

2、资源配置与保障:

确保体系运行所需的人力资源(能力到位)、基础设施(设备、厂房)、工作环境(安全适宜)、监测资源(检测设备)。

3、体系文件正式发布与实施:

完成所有文件的审批,正式发布生效。

所有相关活动严格按照文件规定执行。

4、运行与记录:

在日常业务活动中运行新的流程和制度。

关键: 及时、准确、完整地填写规定的记录/表单,作为执行的证据。

第四阶段:监控、测量与改进 (检查与改进阶段)

1、过程绩效监视与测量:

跟踪之前设定的过程KPI和质量目标的达成情况。

使用数据图表等方式进行可视化分析。

2、顾客满意监视:

建立获取顾客满意度信息的方法(如调查、投诉、沟通)。

分析结果,识别改进机会。

3、内部审核:

目的: 检查体系是否符合ISO9001标准要求、是否符合组织自身文件要求、是否得到有效实施和保持。

执行: 由经过培训的内审员(独立于被审核部门)按计划进行。

输出: 内审报告、不符合项报告。

4、不合格与纠正措施:

对内审、外审、过程监控、顾客投诉等发现的不合格品或过程,进行控制(标识、隔离、处置)。

根本原因分析: 深入调查不合格产生的根本原因(常用5Why,鱼骨图)。

纠正措施: 制定并实施消除根本原因的措施,防止再发生。

验证有效性: 跟踪措施实施结果,确认问题是否解决。

5、管理评审:

主持: 最高管理者。

输入: 包括内审结果、顾客反馈、过程绩效、目标达成、纠正措施状况、资源充分性、变更需求、风险和机遇评估等。

输出: 关于体系有效性、适宜性、充分性的评价,以及体系、方针、目标的改进决策和资源需求。

第五阶段:认证审核 (验证阶段)

选择认证机构:

选择经国家认可委(如CNAS)认可的、信誉良好的认证机构。

了解其审核风格、行业经验、报价和服务。

提交申请与合同:

向认证机构提交正式申请和相关资料(手册、范围等),签订认证合同。


1、第一阶段审核(文件审核/初访):

目的: 审核体系文件的符合性(是否覆盖标准要求),了解组织现场情况,确认审核准备情况。

方式: 通常在组织的会议室进行,对相关文件进行查阅。

2、第二阶段审核(现场审核):

目的: 全面评价体系实施的有效性和符合性。

方式: 认证机构审核组到组织现场,通过查阅文件记录、访谈人员、观察现场操作等方式进行抽样审核。

输出: 审核报告,列出所有发现的不符合项(严重/一般)。


不符合项整改与验证:

组织在规定时间内针对不符合项进行原因分析,采取纠正措施。

将整改证据(报告、记录)提交认证机构验证。


认证决定与发证:

认证机构技术委员会根据审核报告和整改证据做出是否推荐认证的决定。

如通过,颁发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有效期为3年)。

第六阶段:保持与持续改进 (成熟阶段)

维持体系有效运行:

持续按照体系要求运行。

保持记录完整性。


监督审核:

认证后,认证机构每年会进行1次监督审核,确认体系持续符合要求。

再认证审核:

证书到期前(通常3年),进行全面的再认证审核,以换发新证书。


持续改进:

利用内审、管理评审、数据分析、纠正措施等机制,不断寻求改进机会,提升体系有效性和效率。

将改进融入日常管理,形成PDCA循环(策划-实施-检查-改进)。

联系我们
  • 电话:400-960-6082
  • 手机:+86 18123961350
  • 邮箱:server@yujie.org.cn
  • 微信公众号:深圳誉杰管理咨询